李興敏:十年回顧,白酒的消費基礎是如何瓦解的?
分享到:
時間: 2024-01-03
瀏覽人數(shù): 0
摘要:
前事不忘后事之師。
社會和集體意識的變遷,是消費品榮辱興衰的最核心驅動力。
1、黃金年華 人人懷念
把時光倒回到2010年,甚至4萬億刺激下的2008年。
那時候,正處于白酒的黃金十年的黃金時期,也就是08到12年之間。那幾年白酒的廣告灌醉了央視,行業(yè)增速10%以上,不斷有產品零售價格往上突破,1500元,2000元,2500元,甚至在那時就有產品零售標價超過3000元。
行業(yè)里面有一批樂觀者,認為行業(yè)會繼續(xù)高速增長上去,因為市場給與的反饋就是不斷的增長擴容。
在營銷操作層面,酒企也大多數(shù)實施著擴張的的營銷策略,擴張的營銷預算,不斷推出“國字號”的子品牌,或者與國字進行關聯(lián),還進行著營銷模式創(chuàng)新,團購作為一種直達消費者這個通路的毛細血管的營銷模式,被廣泛使用,逐漸發(fā)展形成為各大酒企的標配銷售線。
政務市場,軍隊市場,商務市場,名煙名酒店市場,婚慶市場,謝師宴市場,禮品市場,餐飲市場,節(jié)慶市場等可供開發(fā)而實際存在的市場,后備箱工程正式被作為行業(yè)專有名詞進入歷史舞臺。
反映在銷量上,以統(tǒng)一單位的萬千升口徑來計算,行業(yè)從05年的不足400萬千升,上漲到2013年的1100萬千升左右,擴容了幾乎三倍。
而同期的人口增長,卻沒有這么快,2005年全國人口13.08億,2013年中國人口13.67億,人口凈增加值,才0.59億。
白酒的消耗量,遠大于人口的凈增長,單人人均飲酒量上去了。
增長的過程中,不是沒有考驗,2012年開始的限制三公消費,帶來了整個行業(yè)高端產品的價格“腰斬”,夢之南,1573等至今還未回到當年價格高位。
對于這一天的到來,行業(yè)不是沒有心理預期,在那個狂飆式發(fā)展,野蠻式增長的環(huán)境中,不少人認為這個階段是存在非理性增長因素的。
2、慣性緩增 16年到頂
限制三公消費不是一蹴而就,畢其功于一朝的,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。
同時,以茅臺為主的酒企,也在尋求“名酒變民酒”的消費屬性的轉化,進行市場下沉,開發(fā)新人群,覆蓋之前沒有機會消費的人群。
那些中低端產品,依然存在消費慣性,存在酒企的營銷擴張慣性,在這些合力之下,雖然行業(yè)的價格天花板被打下來,然而白酒的消費總量依然在頑強的微增著。
整體消費量增長直到2016年。
從2017年之后就進入下行了,呈現(xiàn)下行趨勢,一直下行到800萬千升以下。
毫無疑問,政務市場的萎縮是其中重要的原因。從限制三公消費發(fā)展到今天機關單位接待,外出拜訪等方面嚴格的標準,已經(jīng)告別過去的政務招待時代,這方面不必細說過多,從“x準x不準”的文件都可以看出一斑。
3、指尖新政務 自主新秩序
白酒政務消費的萎縮,是從屬于一個命題的,那就是當代文明社會的不斷深化。
這是近十幾年來我們在科技進步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外的第三大成果,肉眼可見的成果。
文明,依照規(guī)矩辦事,依照法律辦事,依照契約辦事,是其中的核心進步。
換句話說,我們逐漸降低和擺脫“找人辦事”的情況,也在降低著對“人情社會”的依賴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在其中起著比較大的作用,從一開始作為一種技術去實現(xiàn)“指上政務”的功能,到后面形成以IT的流程化的思維去塑造和維護一些辦事的習慣,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
比如,網(wǎng)上預約身份證換代,比如,跨省醫(yī)保的申請和結算流程,再比如春運火車票搶票的在線化(完全杜絕以往鐵路銷售人員留著票不賣的情況)等等,這些事情在以往,不僅需要面對面辦理,而且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存在尋租情況。
政策方面的支持+政務信息化作為正式的管理方式不斷深化推進落地,4G網(wǎng)絡的支撐,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,是“指尖政務”的三大核心條件。
正是因為這些條件,塑造了我們現(xiàn)有的“服務型”秩序,并且還在不斷的優(yōu)化著這些秩序。
而這個進程正是從2015年之后加速的。
辦很多事不用求人了,新秩序瓦解著舊秩序,白酒是舊秩序的潤滑劑,卻不是新秩序的。
除了政務塑造新秩序之外,在具體的飲酒場景中,《民法典》也從兩個維度產生了持續(xù)性的影響。
第一件是勸酒,勸酒出事后,要承擔相應的后果。
第二件事情是酒駕理發(fā)和嚴格執(zhí)法。
這兩件事對于拼酒和餐內用酒有很大影響。
4、互聯(lián)金融 人情寡淡
在政務方面被逐漸規(guī)范之后,基于社交的場合,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
從古代的宗族,到當今的各種圈子,同學也好,朋友也罷,親戚也好,人們之所以抱團,無外乎是追尋共同的利益。
每個人能力,喜好,資源不同,我們不可能和周圍圈子里的所有人在一個公司里面長久的走下去。對于很多圈子的人來說,滿足一時之需才是我們去社交的主要目的。
其中,親戚和朋友,是我們常聯(lián)系的兩個群體,而拆借,成為了這里面最微妙的事情。
大多數(shù)人都是普通大眾,收入都是人均平均水平上下。
2015年之后涌現(xiàn)出來的這一批互聯(lián)網(wǎng)小貸,包括借唄,京東金融,騰訊微粒貸這些公司,都能滿足20萬以內的借款,雖然利息頗高,但是成功率也高,不用擔心被拒絕,更不用擔心借出去的錢沒法收回來,減少了很多煩惱。
這讓很多親朋減少了走動的次數(shù),甚至降低了走動的必要,人情逐漸寡淡,原本需要多次暢飲的場合,如今在一片相敬如賓的氛圍中完成。
5、愛喝就喝 擠壓下沉
上述社會的變遷,讓白酒的飲用必要性逐步下降。
下降并不意味著杜絕,是肉眼可見的減少,這部分會緩慢的支撐市場容量下行。
而減少之后,白酒的最根本的基本盤到底在哪里?
很多酒企,行業(yè)人士都在探索和思考這個問題。
作為一種上癮的,滋味豐富的飲品,作為可以挑起情緒,舒緩情緒的飲品,白酒的自飲市場,還是存在的。
退潮之后剩下的自飲市場,就是白酒的基本盤,也是最保底的銷量。
這部分市場的特征是。
?。?)想喝就喝,愛喝就喝,喝多喝少隨心所欲。
?。?)主動喝酒為主,被動喝酒逐漸減少。
市場的這種變化,帶來了茅臺等的下沉,更多瞄準自飲市場,本來茅臺是政商務為主的,現(xiàn)在自飲增多,直銷增大,就擠壓了其它名酒的空間。
以此情況來看,酒企賣好酒,賣高價酒(提高單瓶酒價格),消費者更少喝酒,依然是未來幾年的主題。